學術研究

室外紊流對建築物自然通風之影響

本文關鍵字:建築通風自然通風風洞實驗示踪劑濃度法Building ventilationNatural ventilationWind tunnel experimentTracer gas technique

本文摘要建築物內外的空氣交換可帶入室外的新鮮空氣,稀釋掉室內的空氣污染物, 改善室內的空氣品質。因此必須對建築物通風與室內汙染物傳輸機制有更深入的 瞭解。本研究採用風洞實驗的方式研究通風與多區間建築物內部汙染物傳輸之間 的關係,並採用示蹤劑濃度衰減法來量測室內外空氣交換速率,並以多頻道電子 壓力計量測室內外風壓的變化。實驗流況包括剪力通風與貫流通風,研究成果顯 示室外紊流強度可增加雙開口建築物剪力通風的空氣交換率,剪力通風與貫流通 風的無因次通風量並不會受到模型縮尺比之影響,在改變雙開口其中一個開口面 積的狀況下,發現當開口面積愈大,無因次通風量線性增大,且本研究所發展的 通風計算模式可供建築設計者定量評估不同開口策略對自然通風之影響。
本文附件:
« 回到中華民國風工程學會電子報第 10 期

» 在學術著作上引用這篇文章

學術引用格式

如果您想要在學術著作上引用這篇文章,可以使用以下書目格式:

  • APA 格式
    朱佳仁、吳思磊、張祐誠(2016 年 11 月 17 日),〈室外紊流對建築物自然通風之影響〉。《中華民國風工程學會電子報》,2024 年 5 月 21 日取自:http://www.wind.org.tw/epaper/index.php?id=67
  • MLA 格式
    朱佳仁、吳思磊、張祐誠,〈室外紊流對建築物自然通風之影響〉。《中華民國風工程學會電子報》第 10 期(2016),取自:http://www.wind.org.tw/epaper/index.php?id=67
  • EndNote 匯入格式下載
    下載後請在 EndNote 軟體中選擇「File」→ 「Import」功能匯入,並且在開啟檔案對話視窗中,將文字編碼設定為 Unicode(UTF-8),便可以在 EndNote 中使用這篇文章的資料。

本期同分類其他文章

©2011 中華民國風工程學會 R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