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橋梁模型風洞試驗

本文摘要

由於近年來國內的橋樑工程不斷地突破求新,再加上為配合橋樑外觀的美感,及世界潮流的環保概念,於是長跨徑的斜張橋也陸續地在台興建。由於橋梁跨徑長,橋梁斷面的設計趨於細長化發展,亦即橋梁斷面需使用較輕的材質且強度較佳的材料,因此採用輕薄流線的橋梁斷面乃基於時勢之所趨。因長跨徑的橋樑具有較大的柔度,所以其受風力而引發的不穩定現象的機率也大增,伴隨衍生的問題,首重於橋樑的受風反應現象。

橋梁的氣動力現象基本上是指大氣紊流邊界與橋梁結構體間之互制行為,因為橋梁所受之風力具有強烈的隨機特性,研究顯示橋梁受到風力作用後而產生的氣動力效應可分為:(1)顫振效應(Flutter);(2)抖振效應(Buffeting);(3)扭轉不穩定現象(Torsion Instability);(4)渦流顫振(Vortex Shedding);(5)風馳效應(Galloping);一般而言以顫振及抖振兩效應對大跨徑橋梁之影響最為顯著。

因此在設計大跨徑橋梁時,必須對風力所造成的結構反應更加重視,由於橋梁斷面形狀對空氣動力效應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設計時,必須慎選其形狀以確保橋梁結構穩定與安全。

pdf.png 橋梁模型風洞試驗.pdf

« 回到中華民國風工程學會電子報第 2 期

» 在學術著作上引用這篇文章

學術引用格式

如果您想要在學術著作上引用這篇文章,可以使用以下書目格式:

  • APA 格式
    林堉溢、鄭詩穎、陳正瑋(2012 年 5 月 10 日),〈橋梁模型風洞試驗〉。《中華民國風工程學會電子報》,2024 年 5 月 17 日取自:http://www.wind.org.tw/epaper/index.php?id=14
  • MLA 格式
    林堉溢、鄭詩穎、陳正瑋,〈橋梁模型風洞試驗〉。《中華民國風工程學會電子報》第 2 期(2012),取自:http://www.wind.org.tw/epaper/index.php?id=14
  • EndNote 匯入格式下載
    下載後請在 EndNote 軟體中選擇「File」→ 「Import」功能匯入,並且在開啟檔案對話視窗中,將文字編碼設定為 Unicode(UTF-8),便可以在 EndNote 中使用這篇文章的資料。

本期同分類其他文章

©2011 中華民國風工程學會 Rex